張西儉,教授,醫學碩士,主任中醫師,首屆全國名中醫,重慶市名中醫,重慶市文史研究館館員,第二批重慶市首席醫學專家,第四、五、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,國家中醫藥管理局“張西儉名中醫傳承工作室”指導老師。曾任重慶市中醫藥信息中心主任,中華中醫藥學會文獻分會委員,重慶市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專委會副主任委員?!吨袊嗅t急癥》、《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》、《實用中醫雜志》編委。市級、省級、部級中醫藥專業科研立項、成果鑒定項目查新審核專家。在多項中醫理論研究方面有獨創性的工作成果,公開發表“重癥肝病從絡論治的體會”等學術論文13篇,獨著或與人合著《重慶中醫急癥55年(1950--2004)》、《中醫學思實踐錄》、《張西儉脈論脈案集》等學術論著7部。
從醫近50年,中醫理論知識全面扎實,學術上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在堅持中醫藥特色的基礎上推陳致新。對中醫氣化理論、虛實理論、方劑配伍規律等有深入、獨到的見解。臨床精于平脈辯證,主張脈診應以陰陽、虛實、脈氣脈質和脈氣中的氣機趨向的分析,以及多部位、多角度的對比分析為要點。創立氣變論,病機結構論,脈氣脈質論,用藥相反相成論四大理論體系,從基礎理論、臨床運用到用藥體系全方位地深化中醫認識,建立了“病機辨證與脈診”的臨床思維模式。對疑難重危病癥,思路寬廣細致,擅長治療外感和內傷發熱、脾胃系統疾病、肺系疾病、高血壓、惡性腫瘤、冠心病、急慢性支氣管炎、免疫系統疾病及月經不調、不孕等。